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文化

旗下栏目: 看见 国内 文化 公益

《闻物知命》创作谈:一切皆为历史的印证

来源:珠穆朗玛网 发布时间:2025-05-02

  有人的地方,必然有与同时空下相伴的物件,物质是时代生产力的证见,物件更是关照生活缩影,不同时代皆有相应的物事伴随人们的生活。多年之后,或许物主已不再,而物品却因某种因缘得以完整保存,并流传于世,得以让后人清晰见到前人生活所用之物。当触摸老物件时,似乎已是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感触那久远时空中存在过的温度与思想,这或许便是物为人的一眼千年,物在等待漫长的时空,才能与后来有缘者相见。

  但凡过去的物事统称为老物件,抑或古玩、古董之类的。其在当时是名贵的,颇具艺术价值,抑或为名人所制,抑或被名人所用,在后世看来必然称得上文物。以当下而论,大抵又有国藏和民藏之分,价值不可用金钱来估量。文物既分久远,也分近代,无论年份如何,皆代表着历史天空下的发展轨迹,均以文化为载体,它们不仅是过去的,同样也是当下的,更是承序未来的一笔人类文化遗迹,令世人得以看到历史的真正面目,相信它在特定的时间段确为真真切切存在过的。

  当下有个词语名曰道具,道具包含内容就很广,诸如衣服、首饰、家具、器具、房屋等,与饮食起居行息息相关。道具是与时代相适应的物事,只存在于具体的时间与空间里才会有原生态的物事。

  《闻物知命》记录事体莫不与老物件有关,有关古玩创作的作品诸多,意欲在此题材上有所突破并非易事,没有一番彻底的经历过则难以将收藏故事写好。许是作者命中注定与古玩有一段渊源,才有机会创作这般故事。

  我与古玩人薄维老师相识数载,曾采访他多次,前后撰写古玩收藏新闻六十余篇,且篇篇讲述的藏品不一,不经意间丰富着作者的见闻,也为后期著书立说积累下些许宝贵经验。每件藏品背后都掩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离奇,抑或平淡。藏品本身无价,因喜欢的人身份不同,而变得有价。却又因收藏人的命运起伏,从而也让藏品随之变得跌宕。某件藏品或许今日姓王,或许明日易主便姓李,很难真正传给自家姓氏的子孙后代,故此便有了“忠厚传家远”一说,而非般般物件能传家。

  老物件在不同的时空被不断地转手于人,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任谁也不知道它过去的主人是谁,更不清楚它背后承载过的物是人非,对于它今后又将归谁,亦无从知晓。故此,老物件示人无不给观者无尽遐想与神秘之感。

  我于几年前便同古玩人薄维说语,期待将他的故事著成一书。那时他的父辈尚健在,然而他当时并没同意下来,不知是何考量,抑或时机不成熟。后来,他少有找我写文章,此事也就慢慢被淡忘了。

  疫情过后,记得那是2023年二月早春时节,朋友再次联系到我,希望能与我见一面,好与他的家族故事写书。因有事,便耽搁到三月十一日相见。当谈及创作家族故事时,无疑而言是个大块头的故事。毕竟这位朋友家族四代收藏,若能够在书中完整讲述四代人的收藏故事,可见难度之大。

  著书立说向来非易事,第一境界写自己,第二境界写他人,第三境界写社会。写什么,以何角度来创作,决定着写作的最终难度。四代收藏历经百年,百年沧桑社会融入着诸多大事记。一个家庭的命运必然与国家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忠实展现百年家族收藏故事,离不开两条线,第一是家庭的故事,第二就是每个时期的具体社会环境,只有将二者紧密的融合起来,方可真实立体地展现出不同时空的人与物。

  古玩人向来是不缺少故事的,因为从事古玩者也是在向他人一遍遍不停地讲不同的故事。所以要让古玩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倘若愿意沉下心来,必然能够讲得精彩。只可惜,当时这位古玩人的父亲业已作古,加之他本人对父亲、祖辈和曾祖辈的平生事迹掌握得并不详实,仅仅知道部分故事而已,并未在我面前夸大家族的人与事,而我想要在书中讲完整四代人的故事无疑缺少大量素材。

  就创作形式而言也存在难度,是为他人写传记,还是著书立说。倘若为传记,其创作对象必然为名人才好,若为寻常人,一部传记创作难度则更大,后期也难出版面世。纪实文学或报告文学,显然是不好写的,这需要足够的调查资料,才好动笔。思来想去,不如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较为合宜。其一有生活中的原型,真实的事件。其二在不悖于真实生活的前提下亦有发挥现象的空间,可以更好的将家庭融于社会,从而展现出人与物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故事。

  在缺失故事的事实面前,少有的素材难以支撑将四代人与古玩命运紧密衔接起来,这是创作时的一大遗憾。为能将四代人的故事有章法地衔接起来,必然要从时间上入手,翻阅历史资料,了解缺失素材的时代背景,并在与之对应的背景之下,以小范围的笔墨来着手讲述古玩人的生平轨迹,从而使得四代人的传承有了无缝衔接,减少了时间层面的缺失感,整体时间与故事过渡平缓,撕裂痕迹大大减少。故事因为是真实的,故此给人极大的可信度。

  小说不是为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而是记录时代,反映时代与人活动轨迹的关系。《闻物知命》的创作特别重视故事的真实性,更关注不同时间段的人物思想活动,试图将有血肉、有灵魂的人物真实而自然地呈现在书里,以期能够与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闻物知命》的创作离不开积累大量真实的材料,并将这些素材按时间顺序衔接起来,但也有极少部分内容打破时间顺序穿插到整个故事中,一是思想记忆中的模糊,二是为达到戏剧性效果的呈现,无论是那种目的,都是在为整体故事完整性服务的。

  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思想融入书中,不断地从意识上认识那些人与物,故事中的人物从陌生到熟悉,这是一个作者所经历的真实写作历程。故事中的人几乎是作者未曾见过的,仅仅是听来的,创作中并未对故事人物外貌进行刻意刻画,只对他们的故事做了精细的记录,但可以通过主人公的行为与声音来探寻他们的音容样貌,也能感触到他们存在于世间的温度。

  前一部分内容,则根据古玩人讲述的些许家族故事,在结合时代背景下进行阐释,总体没有违背真实客观的生存环境,其侧重面偏于社会环境与家庭生活的描写。后部分则较为倾向收藏内容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则融入着以当下大发展的背景作为前提徐徐展开故事的创作。古玩收藏揭秘着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代不可分割。

  三百六十行,古玩为王。古玩属于一门很深的学问,在这个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江湖世界里,上演着真真假假,不断讲故事,信与被信,骗与被骗,人性与贪婪在其间交织,透露着人性的复杂。收藏是一种情怀,而在收藏中,最能见到真正的人性。

  无论真也罢,假也罢,看似轰轰烈烈,到头来不过都成了滚滚红尘中的尘埃。或许今天尚存的古玩,明日已不复存在,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或许它仍将经历滚滚红尘中历经不同的主人,变得更老更旧,甚至残缺不全,这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

  透过这些“物”,我们不仅能够感触到的是财富,更是一种精神,与文物对视,觉悟更多的是对岁月的敬畏,对物适可而止的心态。物是历史人与事的最直接见证者,让历史对于后来者而言,可以触摸它的存在,欣赏它的色彩,但绝非占据拥有,因为物一向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自己的时空,无论今后是否依然存在,而它确是真实地存在过这个世间。或许,后人传承的不仅是物,更兼有精神上的认知,在不断认知与思索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安宁。

  物融入着时代文化符号,乃至精神信仰,洞彻世间百态,照拂一切终将归为尘埃。在历史长河中,物虽易逝,但精神却永存于人间。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

上一篇:长篇小说《闻物知命》是怎样的一部图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