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宗教

旗下栏目: 健康 教育 娱乐 宗教

法明师父 三十年求佛弘法路之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08-30

  学佛,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熬得住常伴青灯的孤寂,过得了清苦简单的生活,但要完全割舍红尘,并非人人做得到。“ 僧有五德,其中有永割亲爱之德,谓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在法明师父看来,父母非一世之父母,《梵网经》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意思是说,一切众生从过去生到现在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菩萨道的践行者广度众生,等于孝敬父母。

  即便对法脉传承衣钵理念都有独特的正知正见,但由于法明师父是家中长子,他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伴随了他求佛之路。即便到了现在,他的父母依然在等他回来。父母希望他像普通人一样有份体面的工作。他离开报社多年,单位还保留他的工作,父母和单位都希望他能还俗回去上班。犹记得当年出家,父母总会来寺庙找他,求他回去,不肯回去的话就在寺庙里闹,而他担心影响寺庙形象,只能答应回去。但是万物挡不住一颗求佛的心,他有时在回去路上逃掉了,有时在家里住上十几天后偷偷溜走。河南寺庙不是很多,辗转几次父母总能找得到他,甚至还带着女孩给他相亲,希望他能回家结婚。后来即使他到了离家比较远的九华山,父母依然把他找到。一来二去,家附近的寺庙都被父母闹过了,他只能越跑越远。2002年,法明师父便来到了广东,先后去了罗浮山观音寺和佛冈观音山王山寺等,最终在宗教局戴中添的介绍下,此后一直留在河源龙川。就这样,法明师父一生中经历了出家返俗,再出家又返俗,三出家的人生路。直到现在他只回去河南2次,一次是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第二次是回去办理港、澳通行证手续,但两次都没有进家门。原因很简单,他父母是住政府大院里的,不想让院里的同事看到儿子变成了和尚,要求他脱下和尚服才能回去,但他不愿意,因此二十多年来都不曾回家。“信仰不倒,一个人信仰不倒就有希望”。法明师父摒弃一切,心中只有佛,就连家里卖房分的十一万元,他都一并捐给了寺庙,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当兵时期体会过生死无常,当记者时期得到十九位元高僧的佛法传授,老和尚们把一辈子学到的佛法知识教给了他,他觉得有责任把佛法传承下去。因为有些出家人没有足够的文化素养,没有办法理解佛法经典的涵义,解读不了,更传承不了,但法明师父有过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错的文化薰陶、丰富的从业经验,他能够担当佛法传承的责任。因此对于出家做和尚这件事,他并没有后悔过,而是觉得自己很幸运,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有过如此的经历,历尽艰辛终修成佛,在求佛路上就是必须经历这些事情。修行是孤独的艰苦的,四海为家四处漂泊,作为父母不理解是正常的,他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就是要坚决做这件事,把佛教文化弘扬出去。二十多年来,法明师父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初衷,在不断加强自身修行的同时,也始终在坚持把中国佛教文化弘扬,在弘扬过程中也愈渐发现中国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与当今社会的政治方向更是紧紧相依的。古有玄奘西天取经,今看“一带一路”加强宗教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面向着未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可见,法明师父所选择的佛教之路,他所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目前正在以更加和谐、更加有力的姿态在前进、在发展,法明师父更加毫不犹豫地坚定地要把中国佛教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佛教文化,让中国佛教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壮大。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