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宗教

旗下栏目: 健康 教育 娱乐 宗教

天虹山镇国寺志

来源:宗教场所志 发布时间:2016-11-30

  【沿革】

  天虹山镇国寺位于崇义县横水镇密溪村东约2 公里山腰,跟离县城21 公里,位于崇义县横水镇密溪村,是一座富有灵气的古刹。该寺始建于元末明初,属曹洞宗一支。据传建寺时,西方天空连续出现三次彩虹,故而得名“天虹山”。清顺治年间由僧人静目和尚改建。

  康熙二十八年(1689)被焚,三十年间重建,咸丰六年八月( 1856 年)复遭兵焚毁。同治五年(1866)由该寺方丈巨源下明老和尚再建。寺分前、中、后三殿,前殿有戏台廊楼,每年六月初一演戏酬神,僧众香客蜂聚。寺产丰富,僧人且多,鼎盛时期有和尚99人,山林,田产百余亩,是明清时期佛教徒聚会活动中心。

  民国十一年(1922年)又遭兵焚,大部分寺宇被毁。寺内所有樟木雕塑的佛像亦在文革时被焚毁,僧徒流散,仅存后殿,后殿面阔三间,中间殿堂宽11米,进深9米,土木梁柱结构悬山顶。

  【传说】

  据许多识风水的人士说,天虹山是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从前有一个湖南的风水先生沿着山势龙脉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到此地,正好在建寺,于是问曰:“是建寺还是建祠堂,若建祠堂吾也出钱参加一份。”答日:“建寺庙。”彼闻后立即晕倒,过一周后即离开人世,其坟葬于寺庙附近至今。

  天虹山古寺原址始建于一个叫老庵背的地方,时有人公鸡一只,每天吃饱喝足后老是到个远离2里外的地方抱窝,后来发现此处建寺更佳,于是披荆斩刺,迁寺于此至今。

  寺院东墙边至今有银杏树几棵,据说是山开山老和尚亲手种植。

  【人物】

  释继贤法师,俗名华师有,1964年出生,江西省于都县禾丰营前人,高中文化,86年依于都晓龙山上永下昌老和尚剃度出家,88年于广东曲江县南华禅寺受具足戒。2002年受聘为天虹山镇国寺住持。

  释祖玺法师,俗名黄草朋,1974年出生,龙南县人,中专文化,2001年依上继下贤法师剃度出家,受其师父之托,于2002年2月单身一人到天虹山镇国寺常住,发心重修。当时的天虹山镇国寺,破烂不堪,一片荒凉,东倒西歪,一无所有,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法师毫无畏缩,带领一些护法居士,经过几年努力,先后修复殿堂、住房、倒塌的舍利塔。在政府的支持下征得了建寺用地10亩交砌好了围墙,开通了上山的沙石公路一条,迎请大小佛像数尊。于2005年佛七法会期,在修建过程中,先后又来了祖琼、祖彰等法师,大家同心协力,致使如今的大虹山古寺香烟缭绕,鸟语花香、古木参天、焕然新、幽雅清闲,是禅修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寺庙常住僧人:释继贤、释祖烨、释祖帆、释祖琼、释祖章、释祖玺、释祖旻、释祖昉、释祖慈、释祖坤、释祖炀,释祖腾,释祖康。

  【建筑】

  天虹山镇国寺因历史原因,现仅存有后殿,古地260平方米,土木梁柱结构悬山顶。

  天虹山镇国寺原建有和尚舍利塔多处,现存二处。一处为寺西侧500 米,海螺形山腰,此塔建于明万历年,其塔为麻石结构,由塔座、塔身、宝盖组成,塔为六边形,面宽0.6 米,高2.8米,塔正面青石碑上刻“明万历年问造于宝塔至,嗣曹洞正宗天虹山镇国堂始祖老和尚登塔宝座。”

  二处位于该寺东侧500米山腰,其塔亦为麻石结构,由塔座、塔身、宝盖组成塔为六边形,而宽0.6米,高2.8米,麻石上刻有“天虹山镇国堂上二下信老和尚之塔”。

  三处为该寺东侧300米山腰,其塔亦为麻石结构,山塔座、塔身、宝盖组成塔为六边形,面宽0.6米,高2.8米,青石碑上刻有“生于同治辛未九年七月十三日,殁于民国丁丑二十六年六月十一日,圆寂恩师上印下亮法名讳源明方丈和尚塔,阳孝徒心空、清元、永贵、永接、永吉、徒孙道本、道慈、道开、道祥、如福、博文。曾孙常连等祀,民国二十六年岁次丁丑九月二十九日安葬。(通讯员:谢文淦)

  (《宗教场所志》本书由大余县、崇义县、南康市、上犹县地方志文化组共同编写)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